男人为何要养精?
肾为阴中之阴,心为阳中之阳,只有心肾相*,阴阳*泰,才能达到《孙子兵法》所云“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以拜上将军”的境界。相反一个人如果喜欢抖腿、跷腿、脾气暴躁,则是肾精不足,心肾难以*泰的表现。
如果我们去故宫,一定会经过*泰殿,它位于乾清宫与坤宁宫之间,因乾为天,坤为地,取《易经》“天地*泰”之意。*泰殿建筑结构呈正方形,是传说中皇后才能入住的“正宫”。*泰殿正中的“雌龙宝座”,只有皇后才可登临,慈禧一生专横跋扈,极尽奢华,却也与它无缘。
宝座上方最引人注目的是悬着的一块匾,上面写着“无为”二字,据说是康熙皇帝的手笔,书法一般,但意义重大,是告诫后宫女人安分守己不可干政,所以掌管后宫的皇后无论管理多少宫女太监(最多可达9000人),能力有多么强,还是不能去管皇帝的“外事”。
为什么封建社会专与女人过不去,要她们无为呢?这就与中医天人合一的理念有关了。古人认为,男人为阳,女子为阴,为对应自然界阴内阳外、阴静阳躁的特点,所以女子主内。
同样,五脏之中也是有阴有阳的。心脏位于胸廓之中而又居膈肌之上,在五行中属火,为阳中之阳,所以被誉为“君主之官”,要积极向上,自强不息,才是名副其实的君子。而肾脏在膈肌之下,又属水,为阴中之阴,要以阴为贵、以收敛为贵。
一个人平常喜怒不形于色,遇到大起大落仍面不改色,说明他体内肾精很足,而且收敛得很好,所以能成大事,《孙子兵法》云“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以拜上将军”,肾精收敛得好,才可以面对安逸而不堕落,面对突发事件而不恐惧。
相反,一个人如果体质不好却脾气暴躁、喜怒无常,则可能是肾精收敛不住、肾精不足的表现。这类人肾水不足,火气容易上炎,脾气就比较大,而怒气再把本来不多的肾精调空,发完火就会非常累,并不像一般人因出气而感到轻松。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水火应该像天地一样阴阳*泰;人在肾气不足的时候,水不制火,心肾不能*泰,就容易烦躁。
“烦”字是个会意字,从页从火,“页”的繁体字“頁”上面是“首”,下面是“人”,本意是“人头”,从“页”的字都与头面有关(如颐、额、颊、颔);从“火”,表示发热。《说文解字》中“烦”的本义是:头痛发热,中医认为发热也与肾精不足导致的虚火上炎有关。“躁”呢?它也是肾阳收敛不住的一个表现。
“躁”字是个形声词,“喿”是声旁,“足”是形旁,可以说是动物的蹄子,例如马躁动起来就会扬起前蹄长嘶;也可以说是人的大腿,一个人心情烦躁,他就会来回走,坐下来也不安静,这说明他肾精不足。有些人还会不自觉地把鞋子脱下来,这不仅与肾精不足有关,还与肝血虚有关。
站桩是一个培补肾气的好方法。站桩的时候,可将气血引入下丹田。而肾正好居于下焦,这样就可以培补肾气、祛除虚烦。经常练此功法,还可以提高人体抵抗外邪的能力。中医讲“卫气出下焦”,半蹲使气入丹田的同时,还可增加卫外之气,这样的人机体抵抗力强,就不易生病。
关于站桩,能坚持练习的人很少,这里教大家一个简便的方法—“随意桩”,注意把握几个要点就可以了。
第一,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这个动作不是可有可无的,两脚与肩同宽可以打开大腿内侧的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三条阴经。
第二,脚尖要微微朝内,扣成内八字,这样才能打开大腿外侧的三条阳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
第三,屈膝时,两条大腿稍微朝内侧收,有些“夹紧尾巴”的感觉,尤其是有轻微O型腿的人,这一点很重要,这样三条阴经才能均匀受力,有利于经络气血的通畅,否则三阴经、三阳经之间不能得气,这个站桩的姿势没有气血养生的意义。屈膝的幅度不要太过,站好以后一般静心、不动。
面色是反映健康的脸谱,肾虚面黑请用玫瑰山药粥
望面色属于望诊的高级境界:同样是偏黑的面色,浅黑色大多是肾阳虚衰;黑而干焦,多是肾阴虚、虚火灼伤阴液;面色发黑,同时皮肤粗糙、干燥,有裂纹,多是瘀血内阻……同样是偏黑的面色,“有神之色”说的是黑而有光泽;“有胃气之色”,说的是黑而润泽;“有气之色”说的是黑得含而不露。
同戏曲一样,人的脸色也有青红皂白之分,虽然没有脸谱那么鲜明,但也是有章可循的。青色属肝,一个人发怒、生气时,肝阳之气上冲,脸色“铁青”。赤色属心,那些比较急躁的人,常常会跟人争得“脸红脖子粗”。
黄色属脾,一个人脾胃不好,营养不良,常常会面黄肌瘦。白色属肺,很多肺结核患者面色苍白,该病因此被称为“白色瘟疫”。黑色属肾,如果肾不好,脸色就容易发黑,比如人老了肾精慢慢不足,脸上就会长出黑色的老人斑。临床上肾病患者一般都面色发黑;久病伤肾,某些长期患病的人也容易脸色发黑。
通过面色发黑的不同情况可以判断肾的病情。如果是浅黑色,大多是肾阳虚衰所致,要多吃羊肉、韭菜等温热食物。如果面色黑而干焦,如同“漆柴”,多是肾阴虚或者肾精损耗严重。面如漆柴,是说脸色黑而缺乏光泽,这种情况要吃一些补肾益精的莲子、枸杞子和西洋参等。
如果面色发黑,同时皮肤粗糙、干燥,甚至有斑块,像鳞甲一样错落有致,则属于肾气不足引起的瘀血内阻,不但要补肾,还要多吃养血活血的食物,比如山楂、红糖、红花等。有些人面部局部发黑,比如嘴唇周围发黑,则是肾虚兼脾虚,“脾之华在唇”,O唇本是脾气运行旺盛的地方,脾虚则肾水反克脾土,使O唇周围发黑,这就需要加服健脾祛湿的食物,比如薏苡仁、芡实、冬瓜等。
综上所述,面色发黑的根本原因是肾虚,其次是与肾虚关系密切的脾虚水湿和血瘀。俗话说:“一白遮千丑”,现在很多面色偏黑的人都想美白,一种可能是天生的黑,还有一种就是肾虚。对于后一种,就得补肾了,这里推荐的是玫瑰山药粥:
山药200克,薏苡仁100克,玫瑰花5克,大枣20克,冰糖适量。
先把山药洗净去皮,再切成小块,其他材料洗净后备用;然后坐锅烧水,把薏苡仁倒入锅中,水开后用小火慢慢熬,30分钟后放入山药、大枣、玫瑰花,用文火慢慢熬,待食物煮烂以后,再加入适量冰糖,这样玫瑰山药粥就做好了。
薏苡仁有健脾祛湿的作用,山药则是补肾益精的佳品,加上补血活血的玫瑰花和大枣,每天早起食用1碗,对于改善面部暗黑有很好的效果。
不是脸色黑就表示肾虚,那些天生皮肤黑、晒太阳多的人,大多都很健康。重要的是,无论是什么肤色,一定要有光泽。古人打比方说,面部的光泽要像被“绢”裹着一样。绢字从糸从肙,肙既是声旁,又有“细小的”、“小巧的”意思。“糸”与“肙”联合起来表示“细腻光洁的丝织物”。
所以,心有生机,面色就应该像细腻的薄绢裹着朱砂;肺有生机,就像薄绢裹着粉红色的丝绸;肝有生机,就像薄绢裹着天青色的丝绸;脾有生机,就像绢裹着瓜蒌实(一种药材,果实金黄色);肾有生机,就像薄绢裹着紫色的丝绸。这些都是五脏充满生机、欣欣向荣而显露于外的表现。
患者一般是难以具有这么健康的面色的,中医将面色进行细分,来判断患者的生死寿夭。
第一个是“有神之色”,单纯讲光泽度。患者脸上不同的“色”可以说明疾病的部位,而“泽”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因此,色的变化再大,只要光泽不灭,就表示脏腑精气未竭,生机犹存。《黄帝内经》曰“青如翠羽者生,赤如**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猪肚)者生,黑如鸟羽者生”。
翠羽、**冠、蟹腹、猪肚、鸟羽,都是血肉有情的意象,闪烁着生命的光泽。反之,“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炲(煤炭)者死,赤如衃血(鼻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干草、枳实、煤炭、鼻血、白骨这些草木无情的意象,死气沉沉,没有生机,表示脏腑精气将绝,久病之人突然有这样的脸色,是病情恶化的凶兆,比如临终患者脸上突然泛红,像涂抹上去似的,这就是回光返照。
第二个是“有胃气之色”,讲润泽度。胃为气血之本,津液之源,如果胃气旺盛,血气充足,面色就会很滋润。而黄是脾胃之色,有一分黄色便有一分胃气,所以患者面色中只要还有些黄色,表示胃气尚存,还可以救治。当然,这种黄色仍然要润泽有光才好,如果枯槁无泽就表示胃气欲绝,水谷精微生化无源,反而不妙。
第三个是“有气之色”,讲色泽含而不露。《红楼梦》中写到王熙凤“粉面含春威不露”,威风收敛得很好,没有发出来却也能感觉到,这就是性格的含而不露。健康人精气收敛得很好,所以白里透红、含而不露;而满脸通红则是露得多含得少。患者精气收敛不住,面色过于鲜明外露,则意味着精气泄于外,脏腑空虚,“色至气不至”,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孤露于外,这就意味着精气衰败,命不久矣。
这三种面色都属于“正色”,也就是基本色。正色之外,人的面色还会随季节而改变,如春青、夏赤、长夏黄、秋白、冬黑等,这就是“客色”,像客人一样待一阵又消退了。无论正色和客色,都应以荣光华润、含蓄不露为特征,说明五脏精气内充,神机健运。
此外,面色在疾病定性、定位方面具有很大意义,如腮部黑多为肾病,眼角青为肝病,颧骨发红为心病,鼻头黄为脾病,印堂白为肺病。更为神奇的是,临床上许多疾病,有时脉象还没有变化,面色就已经显露出来。
比如肺痨患者,两边颧骨出现胭脂红为火克金,肺属金,其受克说明病情加重;而面部出现黑色则提示肾脏衰竭,也是不良预兆。
不难看出,同脉象一样,面色中的学问也很大,需要一定的职业修养和环境熏陶,没有医学基础者不宜轻易下结论,以免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困扰。
生活在严寒极地的爱斯基摩人,常年与皑皑冰雪打*道,对白色非常敏感,以至于该民族的语言中,对于“白色”的描述有十几个词,其中的细微差别只有他们自己才体会得到,其他民族无法分辨,也无法翻译,这就是环境带来的民族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