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微信公众号背后推手是销售保健品商家,用充满噱头的帖子吸引关注后狂推产品。
专家呼吁公众要用理性的态度对待朋友圈里流传的养生帖,并学会看出处,分辨真假
微波炉致癌、长期吃方便面致癌、凉白开隔夜致癌……有人统计过,在微信朋友圈广为流传的健康养生帖子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非“致癌”莫属。看着“致 癌”满天飞的朋友圈,大家不免感慨:这个年头想减肥,最好的方法是点开微信朋友圈的各类健康养生帖子,因为它们会告诉你——什么都不能吃!
然而,这些健康养生帖里众多颠覆了人们传统认识的“真知灼见”靠谱吗?记者采访了多位医生和资深媒体人,他们一致认为,除专业医疗机构和具有公信力媒体推送的微信,大部分养生微信缺乏科学依据,只能“微”信,切勿深信,更不能盲目仿效,以免带来健康隐患。
经典案例:微信热炒“微波炉致癌论”被多位专家证伪
相信很多人都曾在微信朋友圈看过甚至转过一篇名为《微波炉厂家打死都不说的惊人秘密》的文章。文章所指的“秘密”包括:微波炉辐射会致癌、微波炉烹调食 物会导致营养流失等,文章还专门指出,德国人的家庭几乎都不用微波炉。对于微波炉这种早已走进千家万户的电器,一旦涉及“致癌”,自然会在人群中引起关注 甚至恐慌。然而,真相确实如此吗?
前不久,央视《焦点访谈》针对微信上的这一传言专门录制了一期节目为微波炉正名。记者通过实验证明微波炉的辐射0值为278毫高斯,正常来说只要强度不超过833.3毫高斯都是安全的。
而对于文章中提到的“使用微波炉烹饪食物能够破坏其营养成分,甚至完全消耗光食品的营养”的说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专家选取菠菜、 小白菜、油麦菜、油菜四种蔬菜各250克进行比对实验,对比用微波炉、炒锅两种烹饪方式所造成的营养流失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微波炉烹调的蔬菜和炒锅 炒过的蔬菜,其营养成分基本没有区别。
对于微波炉致癌一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科长、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王轶指出,这主要出于 人们对微波炉电磁辐射的不了解。因为微波是一种辐射,所以许多人自然而然地认为它会致癌。其实微波是一种电磁波,但它所产生的辐射与X光以及放射性同位素 产生的辐射是不一样的。X光虽然也是电磁波,但其频率比微波高太多,因此能量也高,而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会放射出粒子,所以他们能让生物体致癌,而 微波却不会。
对于微波炉加热食物,我国微波功率应用及测量技术专家、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张兆镗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正常情 况下微波加热主要是加热食物中的水,食物并没有发生分子结构的改变,也就是食物本身并未变化,因此不存在致癌一说。微波炉只要正常使用,水分没有被蒸干, 食物温度会低于100摄氏度,不仅不会产生致癌物,反而有助于避免致癌物产生。
“如果硬要给微波炉找出点什么健康隐患的话,那么最大 问题可能会出在容器上。”王轶说,例如利用微波炉加热时使用一些塑料容器盛食物,这样一来,高温下塑料里的致癌物质有可能会溶解到食物中。因此,微波炉加 热食物一定要用注明可微波的塑料容器,或者选择相对更耐热的陶瓷、玻璃制品。
当然,微波炉烹调也不是十全十美。研究发现,部分鱼类、肉类在微波烹调后欧米茄—3脂肪酸的比例降低较多。因此有专家建议,在鱼类烹调方法中,清蒸和压力锅烹调保存营养较好。
真相:某些养生帖先吸眼球再卖产品
除了微波炉,近年来接连在微信上被“黑”的还包括方便面和隔夜的凉白开。
成都一名5岁的女童患肝癌半年后去世,据说平时最爱吃方便面。于是,微信朋友圈里很快就出现了“方便面致5岁女童肝癌”等的文章。事实上,记者根据文章 内容请教了多位从事肝病研究的医学专家,他们均表示,方便面吃多了对身体确实没有好处,但致癌的说法实在太夸张。因为任何一种癌症的形成都有着多方面的原 因,没有哪一种是直接和某种食物或某种生活习惯直接相关的,如果真的有,那很容易就能找出癌症预防的方法,但目前的现实是,癌症往往是难以预防的。
王轶分析说,从目前的流行病学研究来看,肝癌最主要的原因是病毒性肝炎,“而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得肝癌除了与肝炎有关之外,与一些先天性的疾病或者基因突变等有没有关系,医学界尚无定论。”
类似的养生帖在微信中还有很多。前段时间,一篇说“隔夜的凉白开会产生亚硝酸盐致癌”的文章也在朋友圈里广为流传。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 范志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斥这种传言“根本不可信,连基本常识都没有”。范志红解释说,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必须要在含有硝酸盐的基础上才会产生,但是普通的 饮用矿泉水或者纯净水为例,水中要么只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要么什么都没有,不可能凭空产生亚硝酸盐。他指出,水能不能喝,跟是否隔夜关系并不大,主要看 水的放置时间和保存环境。只要水烧开后,盖好盖子保存,水质并不会变化。当然,保存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天,这主要是避免细菌的滋生。
除此以外,微信朋友圈中还有更多耸人听闻的谣言,像食物相克、人死于酸性、活在碱性、房间摆蒜头防感冒、榴莲致癌等打着科学、养生旗号的“伪科学”文章流传甚广,转发率也很高。而这些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颠覆人们的传统认知,以达到吸引关注的目的。
不难发现,在很多制作这类养生帖的微信公众号背后,实际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商业链条。其实,很多所谓的养生文章结尾处都会有招徕人们关注发布该帖公众号的 字句。然而当记者关注后,发现收到的并不是健康养生的信息,而是很多销售产品的广告。由此可见,发布这些养生谣言的目的就是为了把账号炒作起来,借此成为 广告推销的平台。
提醒:无权威出处的养生信息别信
如何鉴别微信上健康养生信息是否真实或可信?“对老百姓来说,由于 专业知识有限,很难靠自身知识去辨别真伪。这样一来,微信发布机构的权威性就很重要。”王轶认为,对没有明确注明出处,没有采访任何能写出具体职衔和名字 的权威人士的健康养生信息最好不要相信。而且每个人体质不同,生活习惯、地域和饮食禁忌差异也很大,那些口气绝对、非黑即白的说法通常不科学。
市民应尽量通过书籍、报刊以及正规医院举办的健康讲座等权威渠道获取正确的预防保健知识。此外,看见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相矛盾或冲突时,最好多方求证,再来决定是否相信它。必要时,可咨询专业的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