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房药树依寒片,
井有清泉药有灵;
翠黛叶生笼石甃,
殷红子熟照铜瓶。
枝繁本是仙人杖,
根老能成瑞犬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
还知一勺可延龄。
这首咏枸杞的诗,为唐代刘禹锡所作,堪称咏药诗中的绝唱。
传说润州开元寺大井四周枸杞丛生,当地人称此为枸杞井,并说饮此井的水能祛病延年。这就是第一联句引用的典故。
“石甃”是指井中四壁。唐代白居易有“中底铺白沙,四壁甃青石”之句。“铜瓶”是指铜制吸水器。唐代白居易有“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之句。铜瓶较银瓶价廉易得,更为常用。枸杞喜生湿润之地,生长在井旁的枸杞,非常繁茂,翠绿黛青的叶子,笼罩着井壁,殷实红色的果实,照映着吸水器。这就是第二联句描绘的叶、果形态。
杖为老人步行所倚之物。道家说:长期服食枸杞根,可以羽化成仙,故曰仙人杖。又说:千年枸杞之根其形如犬,故以“枸”名之。据《续仙传》记载:朱孺子见溪侧二花犬,逐入枸杞丛下,掘而得之,形如二犬,烹而食之,忽觉身轻。这就是第三联句引用的典故。
上品为最高品位,《神农本草经》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枸杞列为木之上品。甘露是指甘美的雨露。《老子》云:“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延龄即益寿延年。这就是第四联句引用的典故,其中包括许多神奇的传说。
服食枸杞养生,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而且全草均可养生。《诗经·小雅》有:“集于苞杞”之句。陆玑《诗疏》说:“一名若杞,春生,作羹微苦,其茎似莓,其子秋熟色赤,茎叶及子食之,轻身益气。”(太平圣惠方》曾载一传奇的故事:有一个人出使河西,路逢一女子,年似十五、六岁,打一老者,年约八、九十岁,使者深怪之,问那女子,此老是何人?女子说:“是我曾孙。”打之何故?“因有良药不肯服食,致使身老不能行走,所以要打。”使者又问女子今年几许?女子说:“年三百七十二岁。”使者又问:“药有几种。”女子说:“药唯一种,然有五名。春名天精,夏名枸杞,秋名地骨,冬名仙人杖,亦名西王母杖,以四时采服之,会与天地齐寿。”这虽是一则传奇,却也道出了枸杞的效应。
世传蓬莱县南丘村多枸杞,其根盘结甚固,其乡人多长寿。可能与这里的水土有关。著名诗人苏东坡亦说:“蜀青城山有一长寿村,有见五世孙者,这里道极险远,生不积盐醯,而溪旁多枸杞,根如龙蛇之状,饮其水故寿。”
据《地仙传》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并阴干,用无灰酒浸一夜,晒露四十九昼夜,取日精月华之气,待干为末,炼蜜九如弹子大,每早晚各服一丸,细嚼,以隔夜百沸汤下。此药性平,常服能除邪热明目轻身。此方由一异人传于持猗氏县一老人,服之,寿百余,行走如灰,发白返黑,齿落更生,阳事强健。因枸杞有良好的养生功能,故有却老、天精、地仙,长生草,石寿树,仙人杖,西王母杖等别名。
从以上所析可以看出,刘禹锡确是唐代通医的著名诗人,回头再读这首诗,就会回味无穷。刘禹锡从小体质瘦弱,少年时代起就留心医药,他决心通过习医来改善体质,曾采用借阅的办法,读了《素问》、《本草》、《药对》、《小品才方》等书,并留心搜集单方、验方,坚持30年未间断。他后来在连州刺史任上编著了《传信方》一书,这本书不仅在当时国内普遍受到欢迎,而且还流传到日本、朝鲜。日本的《医心方》、朝鲜的《东医宝鉴》都收录《修信方》中的有效方剂。
由于有渊博的医学知识做基拙,加上高深的文学修养,其咏药之诗就能达到“取景优美,词藻瑰丽,精炼含蓄,思出常格,开朗流畅,语语可歌”的神妙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