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养生

发表于 2020-11-22 21:22 发布者:桂林瑶汉养寿城 评论:0 浏览:947
小雪节气反映的是降雪开始的时间和程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
小雪节气养生
小雪节气反映的是降雪开始的时间和程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

小者未盛之辞。” 明代王象晋在其作物农书《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在我国古代,将天地寒暑变迁看做一个阴阳变换的大循环-大周天。进入冬季后,天之阳气上升,地之阴气下降,天地阴阳之气不相*,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藏而进入严寒的冬天。

到了小雪节气,意味着华北地区将有降雪。如果说立冬节气标志着我国北方大部地区进入冬季,到了小雪节气,冷空气南下,南方也终于有了入冬的寒意。
人们的感受已经不是深秋的凉意,而是湿冷或寒冷,**衣保暖需要穿上防寒的冬装了。

起居养生

一、早卧晚起 
古代养生家有云:“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 采取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保证睡眠质量,恢复体力精力,以此达到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对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习惯挤压睡眠时间的状况而言,保证充裕的睡眠时间甚为重要,根据《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所言:“早卧晚起”以养阳气,所以小雪后的起居调养以“养藏”阳气为主。

做为上班族,晚起较难做到,早睡相对可以更容易做到,晚上十点左右睡觉较为理想。

二、头颈项部保暖

中医认为,人体十二经脉中,手三阳经循行从手走向头部,足三阴经循行从头走向足部,因此“头为诸阳之会”,颈项之中为督脉,项之旁大筋属足太阳膀胱经,大筋之旁耳后属手少阳三焦经。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因此当头部受到风寒侵袭时,很容易引发风寒感冒、头痛、鼻塞,项背不舒等,老年人群甚者可引发急性心脑血管病事件。

因此,小雪后要重视头项部保暖,外出时宜戴上帽子、围巾等以防头颈项部受寒。

三、保精全形

孔子《礼记礼运》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随着西学传入,原本保守内敛而S密的合阴阳之道几乎遭到全盘摈弃。

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人们的很多疾病皆与男女之事紧密相关,早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中就有言: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於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时过境迁,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适用。

饮食养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言:“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短短数语却道出了中医治疗虚损之大纲。

然而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因此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经过这几年的长期观察和实践,我发现,其实人们的饮食习惯也是在不自觉地遵循着中医这一大纲,

特别是后一句,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各种向外的寻求与欲望不断消耗着我们的精气,因此我们饮食中对血肉有情之品的渴求也在不断增长。

心不清、欲不寡,你要做到清淡饮食很难,因为那样人体会被耗竭,精气不够用。肾者属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故此小雪节气后宜多食温补益肾食物,如羊肉、牛肉、栗子、山药等。小雪节气时段也是心脑血管病多发的时期,作为食疗预防可适当多食诸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萝卜等,具有一定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季饮食养生就不能不提到萝卜了。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辨脉法第一》篇曰:“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

十一月为冬至月,包括冬季农历整个11、12、1月三个月,这个时候,人体阳气向里、向内,处于阳气潜藏的季节,在外的阳气虚少,在里的阳渐多。气血不足的女性常常感到手足冰冷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冬季人们习惯进补,相对活动较少,因而体内易积生痰热,故曰“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

萝卜性凉,此时进食萝卜,具有清热化痰,消积除胀的作用。但需注意不能多食,不然“过则害”损人阳气。

运动与情志养生
小雪节气以后,人们往往因为气候寒冷而不再愿意进行运动锻炼,或者反其道而行做一些超出身体负荷的剧烈运动,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正确的冬季运动养生要求我们要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此外,有研究显示,冬季人体因缺乏足够的光照,容易产生精神抑郁情绪,表现为失眠、烦躁、悲观、厌世等,这与脑内5-羟色胺减少有关。

因此小雪节气时,天气放晴之时人们应该多到户外晒晒太阳。也可多听听音乐以排解情绪,放松身心。正如清代医学家吴尚所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相关阅读

对不起,您所在的会员组没有评论权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