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四药

发表于 2020-10-13 22:27 发布者:虚无宫 评论:0 浏览:855
中国历代医家都认同一个理念,即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说,一流的医生能防患于未然,将疾病消解在萌芽之时,如此人根本就不会生病,也就无所谓治病了。
中国历代医家都认同一个理念,即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说,一流的医生能防患于未然,将疾病消解在萌芽之时,如此人根本就不会生病,也就无所谓治病了。

古人重养生更甚于治病,亦是源于这种理念。所谓养生,其实就是治未病。

大凡疾病,无论轻重缓急,都不是一时所得,在发现之前,其实早已埋下病根,只是一般人很难察觉而已。

所谓生病了,只是往日的量变终于发生了质变,如火山*发一般,其实熔岩早就酝酿于其下,只是在等一个时机和一个出O,此时再去阻止,往往难遂人意。

而今医院种种体检之法,大抵亦是出于这般考虑,意欲早一点发现病情,提前预防或治疗。

然而可悲的是,或因体检费用过高,或因整日奔波而无时间,或因体检程序太复杂太麻烦,或因质疑医院医学水平,或因对医院有恐惧心理,或因对身体疏忽大意等等,很多人很少去做体检。

其实,也不一定非要去医院,掌握一些医学常识亦足以自我检测。然而即便如此,也并没有多少人这样做。

古人说:不为良相,便做良医。良相治国,良医治病。固然有实用功利的一面,但毕竟是先贤的悲悯情怀。

所以,古时一个真正合格的读书人,其实是一个博物学家,他不仅要精通四书五经与治国之道,还要懂琴棋书画与医卜星相。

一些落魄书生走投无路之时,或摆摊卖书画,或给人填词作曲,或为人占卜看相,或悬壶济世。水平高低不好估论,但至少是可以胜任这些工作的。

东坡便是这些读书人中出类拔萃的一个,譬如文学家、思想家、书画家、政治家、医学家、慈善家、美食家、探险家等称号,东坡皆当之无愧。不过,今日不谈这些,今日只谈东坡的养生心法。

东坡有很多关于养生的学识与妙悟,许多朋友都曾向他求教,他曾在寄给朋友的一封信里谈到:吾闻战国时有一方,吾服之有效,其药四味而已:

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此药方大抵源于齐国隐士颜斶,他当年婉拒齐宣王征召时说: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不宝贵也,然而太璞不完;士生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娱。

东坡的药方着重于日常生活与医学常识,颜斶的药方着重于人生抉择与道家旨趣,虽有轻重深浅之别,但就养生而论,皆是身心兼顾,可谓殊途同归也。

何为心法?

简而言之,即一项绝技的奥妙之所在,既精简凝练,又深刻广博。这四味药中蕴含着养生的四大基本要素:精神状态、休息与睡眠、运动、饮食。

养生之法有千万种,其要义不过这四个方面。

既是心法,自然以心为根本,亦即精神状态,即东坡所谓无事以当贵也。

然而生于熙熙攘攘的人间世,怎么能无事呢?

其实,事,无论祸福悲喜,从根本上说,皆是人之主观判定,事本身只是事,它并不能从根本上操作控人的喜怒哀乐,真正的操作控者仍然是人自身。

说到底,之所以有那么多事,还是因为执念太深,得失利害之心太重,所以才有千百思虑纠结,进而影响肌体之康健,盖身心实为互相影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

所谓无事,实为静心、净心,即心不为外事所束缚,并非客观上真的没有事。虽说凡心炽热,很难全然通达,至少可以不要想太多,尽量静一点,净一点。

许多烦恼并非源自烦恼本身,而是应对烦恼的方式,即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正如东坡词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东坡又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能做主,方为贵,此之谓无事以当贵。此实为心法中之心法也。东坡一生颠沛流离,正是凭借此心法才渡尽劫波。

养生家常说:先睡心,后睡身。身心俱睡,身心俱静,人之精气神方能良性循环,人方能身心康健。

医家所谓积劳成疾,绝非虚言。劳逸结合,实为妙语。宵衣旰食,焚膏继晷,固是勤奋可嘉,但毕竟是伤生之举。

肝藏血,肾造血,脾运化谷气,三者关乎人体所必需的生命物质的产生,而且皆在深夜运作,非身心俱静不能为也。若不安然入睡,脏腑如何运作?

所谓过劳死、猝死、英年早逝、未老先衰等悲剧之诞生,大抵源于气血严重亏损,脏腑严重透支,生命力已然耗尽,又岂能不出问题?

此等悲剧,而今已然司空见惯,也许下一个就会轮到我们自己,又岂能不慎而又慎?

不过,说来亦是怪事,人皆恋生恶死,然而却一直做着近乎自取灭亡之事,岂不可悲可笑?

当然,说到底还是因为民生艰辛。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生存已是难事,遑论生存质量?更遑论生活质量?

话虽如此,然而除了这些客观原因,是否也有自身贪嗔痴的妄念在作祟?

大约也不少。废寝忘食也要发财,不择手段也要出名,豁出性命也要成功,凡此种种,是真的由于事业心与理想的鼓舞,还是仅仅只是攀比虚荣?

当然,亦有不少为真理而献身者,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但他们所追求的是生命的深度,而非长度,这是另一个层面的养生,即对生命的升华。

然而生命只有一次,即便为了真理,若是能长寿一些,岂不是能找寻更多的真理吗?此中另有一种大悲剧在,圣哲豪杰尚且不能两全,我等凡夫俗子也无须太过执着。

问题是,很多献身者并非为了真理,养生家所谓重生惜命,所应对的正是这些人。

没有了生命,对于个人而言,一切就都没有了。有生命,一切就还有希望。所谓早寝以当富,正是此意,盖生命本身即是无价之宝也。

不过,生命虽不宜过度操作劳,但亦非什么都不做。所谓生命在于运动,不只是说运动有益于健康,更是指出生命的本质,即它是生动的,而非死寂的,也正因如此,所以才要运动,以辅佐生命的运动状态。

所谓安步以当车,即从容漫步。盖闲庭信步,其优游自在远胜于车马也。

民谚有云: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又说:人老腿先老,体衰腿先衰。

脚,一向被医家视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诸多经脉脏器与脚息息相关。漫步即可活跃腿脚,进而裨益于脏腑与整个躯体。

其实,漫步不只是有益于身体,更有益于精神,它能很好地舒缓精神上的重负,许多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等都喜欢漫步,而且他们不少的发明创作皆是在漫步时诞生的。

古人常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当然,这是政治哲学,但同时亦是人生哲学。所谓政治问题,其根本处皆是人生问题,只不过是关于所有人的人生问题而已,而人生问题的基础正在于吃饭问题。

吃饭,虽简单,但又很复杂。因为一切问题只要与人有关,就会复杂起来。不过,今日不谈吃饭问题的复杂,今日只谈吃饭的时间。

所谓晚食以当肉,真是一语道出人饥不择食时的状态。此言至少有两层寓意:一是生理层,一是精神层。

所谓生理层,即晚一点吃饭,有时会因饿过头之后反而觉得不太饿了,如此便可收节食之效,正可应对暴饮暴食或肥胖之弊。

若是仍有饥饿之感,那就会出现另一种益处,即不会再过度挑食,反倒有益于营养均衡,顺便还能避免浪费粮食

当然,养生最注重一个度字,凡事不能过度。虽然晚食有益,但也不能太晚。饥餐渴饮,暴饮暴食,亦非养生之道也。

至于精神层的意义,亦源于生理层的升华。吃饭晚一点,慢一点,不着急,易于培养人的节制平和之性情。此性情若能养成,身心皆能受益。

其实,药方里的四味药都含有生理层与精神层的双重意涵,盖养生之精义即古人所谓修身养性也,亦道家所谓性命双修也。

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此可谓修性,故以静为主。

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此可谓修命,故以动为主。

动静相间,劳逸结合,修身养性,性命双修。如是,人方能身心康健,人之生命方能真正生机盎然。
相关阅读

对不起,您所在的会员组没有评论权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