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
立秋的清晨,与大暑相比明显不一样,迎面吹来的微风透着一丝丝的凉意,少了一份闷热,多了一份清high。
到了阳光普照的中午,气温升高,又变成夏天一般,此时若加上一两场雨,暑热、潮湿之感又会渐生。
等到太阳下山,温度又再次下降,消失的凉风又再次出现,在日夜气温变化的立秋时节,如果不及时增减衣物,很容易引起感冒。而且中医认为秋天是肺系疾病最容易发病的季节,所以对鼻、咽等呼吸道的保护十分重要。
立秋节气的特点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开始,此时自然界阳气渐衰,阴气渐长。
中医养生强调顺应自然规律,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起居。立秋时节,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养阴润燥,防燥护肺,同时也要注意调和脾胃,避免过度消耗阳气。
立秋时节,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人体容易出现各种不适。此时养生尤为重要,因为适当的养生措施可以帮助人体适应季节变化,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立秋养生不仅有助于调理身体,还能为即将到来的冬季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体更好地适应寒冷的天气。因此,立秋养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
立秋时节的饮食调养之道
润肺生津的食物选择
在立秋时节,气候逐渐变得干燥,此时应选择一些能够润肺生津的食物,以缓解干燥带来的不适。常见的润肺生津食物包括梨、枇杷、蜂蜜、芝麻、莲藕等。
健脾和胃的饮食原则
立秋时节,人体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因此在饮食上应遵循健脾和胃的原则。
建议多吃一些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山药、南瓜、小米粥等。这些食物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清热解暑与温补并重的饮食策略
立秋时节,虽然天气逐渐转凉,但白天的温度仍然较高,因此需要在饮食上做好清热解暑与温补的平衡。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清凉食物,如绿豆汤、苦瓜、冬瓜等,以消除体内积热。
同时,也要适当补充一些温补食物,如红枣、枸杞、桂圆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明清时期,人们会在立秋时节煎煮一壶香薷饮,等冷却之后与家人一起服用,为的是消除暑湿,预防阴暑感冒。清人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曾记载说,京城人家会在立秋前一天备好西瓜,蒸茄子和煎香薷饮,等到次日立秋阖家食饮。香薷饮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薷、厚朴、扁豆三味药组成,是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常用方。之所以凉服,是因为香薷气味香窜,大量热服容易引起呕吐。
食疗推荐
立秋时节,天气渐渐转凉,天地阳气日衰,阴寒内生,景物肃条,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期,初秋之时,暑湿之气仍存,人们在经历一夏天的吃冷饮、喝凉茶、吹空调的“避暑三部曲”后,脾胃很容易出现脾虚夹湿的情况,出现身体困重、疲倦乏力、易O腔溃疡、腹泻腹胀等不适,饮食方面,要注重健脾益气,可以食用山药、茯苓、芡实等。
“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不宜收不宜散,因此尽量少吃葱、蒜、姜等。
此外,立秋温燥之邪较为活跃,燥气当令,易伤津液,因此会出现O干舌燥、鼻腔干燥等不适,可适量食用沙参、玉竹、麦冬、百合等养阴润肺。
1、火炭母煲**
材料:母**半只,板栗100克,麦芽20克,火炭母20克,陈皮5克,生姜3~4片,精盐适量。
功效:补气消食,健脾利湿。
烹制方法:将各物洗净,板栗去壳、衣膜,煮熟备用;母**洗净切块,放入沸水中焯水备用;将上述食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约1750毫升(约7碗水量),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煲1.5小时,再放入适量精盐调味即可。此为2~3人量。
2、西洋参莲子百合粥
材料:大米150克,西洋参5克,莲子(干品去芯)15克,鲜百合30克,冰糖适量。
功效:健脾益气,益肾养心,生津止渴。
烹制方法:将各物洗净,西洋参、莲子及百合稍浸泡;粳米与以上药材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1000毫升(约4碗量);武火煮沸后转文火至粥成,放入适量冰糖即可。此为1人量。
立秋时节的起居调养之道
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早起
我们应该遵循自然界的规律,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以确保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这样不仅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还能提高我们的精神状态,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精力充沛。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适度的运动对于增强体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秋季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这些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保暖防寒,预防感冒
立秋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较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暖防寒,避免受凉感冒。可以适当增加衣物,尤其是早晚气温较低时,更要注意保暖。
此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感冒的发生。
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悲秋情绪
由于气候的变化,人们容易产生悲秋情绪。为了避免这种不良情绪的影响,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社*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保持心情愉悦。
沐足疗法
中医推荐采用沐足疗法来调理身体。
沐足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保健方法,通过浸泡双脚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脏腑功能。
具体操作作方法是选择适当的中草药,如艾叶、生姜等,加入热水中,然后将双脚浸泡在药水中,持续约二十至三十分钟。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缓解疲劳,还能有效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特别适合在季节*替时使用。
穴位按摩疗法
穴位按摩是中医中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尤其在立秋时节,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效果。
常见的穴位包括足三里、涌泉、合谷等,这些穴位分别对应不同的脏腑功能,通过按摩可以有效缓解身体的不适症状。
进行穴位按摩时,可以选择使用手指、按摩棒或者专业的按摩仪器,力度要适中,以感觉舒适为宜。
其他特色疗法
除了沐足和穴位按摩,中医在立秋时节还推荐其他一些特色疗法。例如拔罐疗法,通过在背部或特定部位拔罐,可以起到驱寒祛湿、活血化瘀的作用。
此外,还有刮痧疗法,通过刮痧板在皮肤表面轻轻刮拭,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这些疗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