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倦怠乏力,少气畏寒,表现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白细胞减少症、胃脘痛,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肝炎、慢性肾衰竭、心律失常、帕金森病体位性低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炎、小儿尿道综合征等疾病,可用此方。
组成:人参一钱(3克)、黄芪三钱(9克)、甘草一钱(3克)、肉桂五至七分(1.5~2克)
本方出自明朝魏直《博爱心鉴》,最早用于治小儿痘疮,表现为阳虚顶陷,血虚浆清,难以收敛,舌淡苔薄,脉弱。
痘疮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包括水痘和麻疹。发作后常有寒战、高热、乏力、头痛、四肢及腰背部酸痛的表现。
痘疮发病后,一般历时四天,渐起胀,先出先起,后出后起,到五、六日毒气尽出,七、八日则进入灌脓。
若起胀如豆,根窝红活肥满,光泽明净,预后良好。若不起胀,灰白陷顶的,为气血不足;紫红不起胀的,为火盛血热。前者治宜补托,后者治宜清血。
观保元汤用药,应对的是灰白陷顶型不起胀,是气血不足难以托起痘疹,这种情况,就像一个人几天没吃饭,严重无气力,连个东西都举不起来类似。所以治需保元补托。
保元气,肉桂是后台老板。
元气就是元阳,住所在肾。既能像一个发动机让身体运转起来,又像一个火炬手,照亮并温暖身体的每个角落。
气虚,不能固摄阳气,阳气便会虚浮,身体便会发冷畏寒。肉桂辛甘大热又有重量,不仅能引虚浮上扬之火归肾,还能调达肝木,温补心脾,同时散寒止痛活血。加上肉桂的性格很顾家,守而不走,补火助阳又固本。正是保元阳的神医圣手。极适于治久病体虚、气血不足、阳气虚损等症。
人参和黄芪是保元气的执行总经理。
倦怠乏力,少气畏寒,均和元气虚弱有关。
人参固五脏之气,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
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偏于固肌表之气。能将因少气而不能固摄的虚浮上扬之火稳住,防止它逃出体外。常用于体衰日久、倦怠乏力,自汗者。
二药合力,就像外披一层金钟罩,内穿一件软猬甲,内外兼顾保元气。
人参和黄芪是还是补托的操作盘手。
补托,是指正虚毒盛,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方药,促使脓出毒泄,早日消肿止痛。
黄芪性温味微甘,能补肺脾肝肾之气,兼能升气。让久不溃破而内陷的痘疹在气的冲击下溃破,加上补元气补五脏的人参,补心肺脾胃之气的甘草助力,气行血行,合力生血,一二三,将脓液托起,扔出体外。
同时,后台老板肉桂与这三味均补脾,脾主肌肉,脓出后,可以其补脾之力生肌肉,令痘疮得愈。
不仅如此,甘草还以其清热解毒之功,缓和肉桂的热情奔放,使其优势得到更好发挥。就像董事长身边的小助理,总能在董事长令人难以招架的时候,调和好双方关系。
由于人参黄芪会助热,易伤阴动血,一些阴虚的人儿对人参黄芪是看着爱,单用恨,而甘草则能用于阴虚血热的情况,再次起到凝合剂的作用。难怪说甘草可调和诸药。
四味相遇,人参益内,甘草和中,固表用黄芪,令后天水谷之气布于周身。再用肉桂点火助阳,补先天之肾气。正是破虚损劳怯,补元气不足的天团组合,且人参黄芪肉桂可谓补元气的王炸,共令倦怠乏力,肺脾虚弱,少气畏寒自汗等症消失。
不过由于人参大补,通常情况下,会采用性味更温和,补脾益气的党参作替补。
由于本方配伍甚妙,加之冠心病心力衰竭、白细胞减少症、胃脘痛、慢性肝炎等,也可表现为倦怠乏力,少气畏寒,元气虚损,故临床上常用此方加减治疗,取得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