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也叫盂兰节,这是一个佛道两家共同拥有的重要节日。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民间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中元节这个节日在中国民间有着很高的地位。
中元节养生
中元节处于农历七月,此时阴湿气较重,但天气表象很热,若贪凉,会使阳气不足而损伤身体。怎样去除体内的湿气呢?还得从改善生活习惯入手。
第1招: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2招:避环境湿气
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日常生活中应留心下列事项:
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4、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
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第3招:妙用葱、姜、蒜
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此外,雨水过多也会导致湿气过盛。《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最简单的健脾祛湿的办法便是食疗,比如芡实莲子苡仁汤。
记得小时候每到中元节,妈妈总会叮嘱:不要在水边走,会被鬼拉走;不要晚上出门,会遇到“好朋友”;不要披头散发睡觉、不要乱拍他人肩头、不要半夜晾衣服、不要把筷子插到饭碗上……
然而,让小编记忆最深刻的却不是这些叮嘱,而是家里每年中元节都会煮的一些奇怪的食物。想到这个,忍不住给大家分享一下,中元节吃什么?
1 吃鸭
“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况且**爪呈耙状,易把鬼的衣服抓掉(大概怕积下恶怨,不肯回到原处),所以中元节全国各地都有吃鸭的习俗。
2 吃濑粉
DW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DW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图片
3 蒸面羊
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
图片
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4 吃“饺饼”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会吃“饺饼”,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
相传,饺饼筒是济公所留下来的:济公在国清寺为僧时,见每一餐都剩下许多菜,觉得很浪费,就把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里供下一餐再食用,这种做法受到了众僧的喜爱,便流传至民间。
5 吃粗茶淡饭
另外,在山东的独陵县,中元节被当地人称为“掐嘴节”,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饭的习俗。
6 吃扁食
东县乡民於此日吃扁食。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做成畚箕形的食品,状如饺子。现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饺子,其实扁食和饺子大不相同。
而扁食就大不一样了,不仅肉类、菜类均可入馅,连**、鸭、鱼、蟹、馓子、嫩黄豆等等都可入馅,且特别讲究搭配,**脯配芹菜,猪肉配荠菜,**蛋配韭菜等等。
中元节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人们选择用特殊的食物来能消除负能量,吸走脏东西,远离霉运,吃了这些食物,度过元气满满的一天。
这天,我们也要吃一些防阴气、补阳气的食物。那么中元节吃什么最补阳气,我们看看中医是怎么建议的。
中元节吃什么
3种最补阳气防阴气食物
1 银耳、百合补阳
中元节在秋季,我们秋季在饮食上要多食养阴清热、润燥止渴的食物,重视补充身体水分和维生素的补充,那么中元节吃什么最补阳气呢,建议食用百合、银耳等益中补气的食物,既滋阴养肺,又可以补阳气。
2 大枣补阳
大枣味甘,无毒,对于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的人群是十分适合,它如脾胃二经,具有非常强大的补气益血的功效,在中元节食用,会增强整个人的阳气。而且大枣对肝脏还起到保护作用。
图片
3 当归熟地黄羊肉汤
当归有极强的补阳作用,它具有养血活血、行气的功效,熟地黄具有滋补肾经、固本的作用,如果用10克当归加上500克羊肉,加上10克熟地,然后加入6-7片生姜熬成汤,具有很好的养血温阳的功效,气血足了,人的阳气自然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