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昼夜温差变大,各大医院里中医科多了不少咳嗽、气喘的患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幸宇坚指出,秋季天气干燥,鼻 腔、咽喉的局部抵抗力变差,从而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咳嗽或气喘。同时,晚上气温逐渐变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也进入高发期,咳嗽、 咳痰的患者增多。因此,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和呼吸道感染,同时,要多补水和食用润肺的食物。
天气干燥,咳嗽常会反复发作
不少人会有这样的感受,一到秋季,咳嗽总是反复发作,而且一咳就是十天半月。幸宇坚说,事实上,咳嗽的反复发病,常常是许多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气温、湿度、气压等改变。进入秋季,由于早晚温差大、空气干燥,不少人出现喉痒、干咳少痰的症状,而且一旦咳起来就很难制止。此外, 紧张的都市生活节奏、过度劳累及不良生活习惯等,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在气候变化刺激下,机体调节易失去平衡,进而出现咳嗽。
幸宇坚还提醒,近年临床发现,过敏性咳嗽的患者有增长趋势。如果患者的咳嗽反复不愈,以刺激性干咳、夜间咳嗽为主,遇到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等容易诱发,就需要做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为过敏性咳嗽。
止咳,务必对症用药
市面上出售的止咳中成药包装上多标有“止咳化痰”、“镇咳平喘”等功能,但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中医认为咳嗽可分为风热咳、风寒咳、燥热咳嗽和内伤咳嗽 等,因此在选用止咳药时,必须对症服用。如果是寒证咳喘却用了凉药,那是“雪上加霜”,往往用药无效或拖延病情;如果是热证咳喘却用了热药,则会“火上浇 油”,加重病症。
那么,该怎样区分寒性咳喘和热性咳喘呢?
(1)咳喘有痰,痰色白、清稀或有泡沫、量多,人感觉怕风、怕冷,多是风寒引起的寒性咳喘。
用药指导:此时宜选用宣肺散寒、化痰止咳的中成药,如桔红痰咳煎膏、蛇胆陈皮口服液等。
(2)咳喘痰黏稠,难咯不畅,颜色偏黄或喉咙疼、口干,属于热性咳喘。
用药指导:此时宜选用急支糖浆、十味龙胆花颗粒等。
(3)燥咳无痰、咽喉干燥。
用药指导:可选用治咳川贝枇杷膏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药。
(4)痰湿咳嗽,此类咳嗽以体弱老人居多,其特点是咳声重浊,痰多而黏腻、呈灰白色,进食甘甜油腻食物后加重,伴有胸闷、食少、体倦、大便稀等症状。
用药指导:宜用理肺健脾、宁嗽祛痰药,如陈夏六君汤、二陈丸等。多痰哮喘者不要服用生冷食物等。
幸主任还强调,咳喘还要分虚实,像感冒、急性支气管炎造成的咳嗽,属于受邪引起,中医在治疗时讲究透邪、宣肺,不要着急于镇咳。如果过早使用镇咳药,短时间好像咳嗽的症状会得到减轻,但之后有的患者可能出现胸闷不畅等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