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入博物馆感叹古人能拉开千斤弓弦的同时,却没有勇气提袖PK一下自己的musle,剩下的除了感叹也只能是感叹了。
古训要国人挺直了腰板做人,过去一杆烟枪瘫成泥,现在一台手机葛优躺。(葛大爷对再次躺枪表示无奈 -_-|||)
若问:为何?答:一个字“虚”,两个字“虚寒”。
总结如下
肚脐以下冷凉是宫寒
肚脐以上冷凉是胃寒
腰上冷凉带脉寒
肩上冷凉胆不通
手臂冷凉肺气虚
颈部冷凉膀胱虚
手背冷凉气不足
大腿冷凉脾胃虚
小腿冷凉脾胃虚
脐疗治虚寒,文史可寻根
“脐疗”这个词就这么硬生生地摆在眼前,摸不着头脑地看着也只会徒生烦恼,可是它真不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在“盘尼西林”诞生前它却实实在在地驼着老祖宗多跑了好些年岁。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许多关于脐疗的论述。早在殷商时期,太乙真人就用熏脐法治病;彭祖也用蒸脐法疗疾。晋代葛洪《肘后方》(就是那本给屠哟哟发现青蒿素提供了灵感的“名著”)则率先总结和提倡脐疗,开创了药物填脐疗法的先河。
关于它的作用机理古人也不忘留下线索让我们打破砂锅问到底,脐,穴名脐中、神阙,乃脐中凹陷地是也,为任脉循行之处,五脏六腑之根本,人体元气归藏之所。此穴具健运脾阳,和胃调肠,温化寒湿,散结导滞,回阳固脱,理气止痛之功,也是全身中结构最特殊,唯一以目可见、伸手可触的穴位,其穴医理深广似海,自古至今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本穴。
中医四大经典《难经》中提到:“脐下肾间动气者,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络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
明朝龚廷贤《万病回春》:“脐疗祛除百病,保一生之安定,其效如神,其应如显,复有回生济世之力,保命延年之妙。”
清朝政府组织70多位宫廷和民间的名中医,历经多年时间编辑的一本清朝太医院 教科书《医宗金鉴》有言:“脐疗主治百病”。
脐疗出成绩,不怕晒点评
健康方面
一、温通阳气,回阳苏厥
张介宾曰:'(脐)虽至阴之地,而实元阳之宅。'阳气乃人生命之本,所谓有'得阳气者生,失阳气者夭'之说。脐疗以温热药作用于脐部,通过药物的温热剌激,或艾灸、热熨,能兴奋呼吸中枢,加速血液循环,使阳气温通或脱阳得固,从而达到阳复厥苏的目的。
二、通经活络,行气止痛
选用温热药物敷熨灸治脐后,借助药物的温通作用,可激发经络之气,能起通经活络,促进气血运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三、通调三焦,利水消肿
三焦者主决渎,利用药物或他法的剌激作用于脐后,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促进气机运畅,经络通达,使小便通利,达到消肿目的。
四、健脾和胃,升清降浊
脐为中下焦之枢纽,脐疗通过药物或他法的开心促进了其吸收收作用,使脾和胃肠功能旺盛,清阳得升,浊阴下降,达到健脾和胃,降逆止泻的目的。
五、收敛止汗,固精止带
脐疗后,通过药物吸收和经络的传导,调整了脏腑阴阳之不平衡,使气血调畅,营卫通利,精气神回归,从而起到敛汗固表、涩精固带之效。
六、调理冲任,固经安胎
脐近冲任督带四脉,其中任为诸阴之海,主胞宫;冲为血海,主生殖。妇人的经、带、胎、产诸疾与冲任督带四脉息息相关。脐疗可起到温补下元,调理冲任的作用。
养生方面
强壮保健,祛病延年
脐为先天之命蒂,又为后天之气舍,先后天之本源皆归于此。以温药作用于脐中,能温肾壮阳,补中益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起保健、防病、益寿延年的作用。
美容方面
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能改善面部苍白、暗哑的现象,预防和淡化因循环不畅引起的色斑、暗黄等皮肤问题。
治疗方面:特殊的给药方式,使患者气血充盈,颜容光彩,诸疾不生,体健身轻,延年益寿。
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
人是聪明的我们需要肯定,方法是可以变通的我们需要肯定,但是好东西我们依然要肯定,脐疗到底有什么值得我们肯定的呢?
一、脐疗属于中医外治疗法,不吃药,不打针,安全有效,无任何毒副作用。
二、胎儿在母体里依靠脐带通过肚脐吸收营养和气血,中医称肚脐为人体先天生命通道,脐疗就是再次打通人体先天生命通道,激发人体自我修复功能,让人体逐渐恢复原有身体机能。
三、肚脐皮下没有脂肪层角质层最薄。中医认为“脐通百脉”,通过肚脐给药快速送达五脏六腑及四肢百骸,最有利于人体对药物的吸收。
四、脐疗肚脐给药,药物不经过脾胃运化吸收,不受脾胃运化功能差的影响,尤其适合脾胃功能差的人群。
五、脐疗肚脐给药,药物不需要进入体内,不增加肝脏、肾脏解毒代谢压力,不增加人体负担,为最上乘的养身调理方法。
六、脐疗调理范围广不论内科、外科、儿科、妇科、局部症状还是全身症状,也不论男女老少幼,都可以通过脐疗调理,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