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3月,随着白天气温的逐渐上升,大家已能隐约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春季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节,自然万物在蛰伏了一冬后,又开始欣欣向荣。
春季为何要养肝?
在五行学说中有“木曰曲直”的表述,即“木”有向上生长和向外舒展的特性,因此,任何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特点的事物,都符合“木”的属性。在四季之中,春天如此,在五脏之中,肝亦是如此。《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故在春季,人体应顺应自然阳气升发的特性,以达到肝气条达,气血调畅的生理状态。
春季要如何养肝?
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是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又藏血,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所以,养肝要围绕着肝的生理功能特性来进行。
1.畅气机
在中医脏腑理论中,“肝主情志”。肝气不舒会改变人的情绪;反之,情绪的好坏也会影响到肝,尤其是愤怒和郁闷,即所谓“郁怒伤肝”。除了努力劝诫自己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心理调节之外,还有以下几个小方法推荐给您:
① “嘘字功”。面朝东站立,两脚自然分开,两膝微屈,含胸收腹,直腰拔背。全身放松,两手自然下垂,双眼平视前方。采用腹式呼吸,两手缓缓上提(掌心向上),经腰上肩,过头顶后,两手重叠,掌心向里,轻压头后,头慢慢转向右侧,微向右上方仰起,上半身随之稍向右侧转,转运过程中慢慢吸气,待转至右侧,头仰定,两目怒睁,用力呼气,同时发出“嘘”字音。“嘘”毕,头慢慢转向左侧,微向上方仰起,上半身随之稍向左侧转,转动过程中慢慢吸气,待转至左侧,头仰定,两目怒睁,用力呼气,同时发出“嘘”字音。如此左右反复三遍,嘘气六次。此后,两手向两侧移开,缓缓放下。
② 按压太冲穴。太冲穴:属足厥阴肝经之“原穴”,在经络学中,各经络的原穴能够调控其所属经络的总体气血。人生气时,太冲穴便会显现出一些信号,表现为有压痛感、温度或色泽发生变化,对外界更为敏感,局部软组织的张力异常等。通过对太冲穴的按摩,可以疏解病人的情绪。太冲穴在足部的反射区为胸部,按压同样可疏解心胸的不适感。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的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太冲穴;或者拇趾、次趾夹缝向脚背方向二横指后,即是太冲穴。用拇指指腹反复点按该穴5-8分钟,按压力度以该穴位有酸胀痛感为佳。
图片
③ 代茶饮。疏肝解郁茶。组成:白梅花、凌霄花、玉米须、薄荷各5g。功效:疏肝解郁,行气养血。该茶饮配方精炼,O味尚佳,长期服用,可缓解现代人的工作压力大,烦躁易怒,睡眠不佳,女性面部色斑,月经失调等由肝气郁滞、气血不畅而引起的各种不适。
2.养肝血
人体的血液由脾胃消化吸收来的水谷精微所化生。血液生成后,一部分运行于全身,被各脏腑组织器官所利用,另一部分则流入到肝脏而储藏之,以备应急的情况下使用。故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经常熬夜,或长期在电脑前工作,肝血亏虚的现象很常见。如眩晕、眼睛干涩、容易抽筋、月经量少或色淡等,如何养好肝血,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 早睡觉,保证充足睡眠时间。中医常说“人卧则血归于肝”,按照子午流注理论:肝、胆之经气在晚上23时至凌晨3时最兴盛,也应是人睡眠最深的时候,各脏腑之血归于肝脏来完成养血的过程。如果深夜时人们还在忙于工作、学习或是游戏、娱乐,就会导致肝血不足,阴血亏虚。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人体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而肝脏的分泌、代谢、转化、解毒等功能也是在睡眠时完成的。因此,熬夜最伤肝,早睡,保证充足睡眠最养肝(肝血)。
图片
② 饮食调养。春季万物生长,绿意盎然,肝在五行理论中,也对应青(绿)色。大多绿色的食物,比如绿叶蔬菜类、瓜类、水果类、绿豆等等,富含叶绿素、胡萝卜素、维生素C、镁、锌、铁等,都是养肝(肝血)的好选择,有研究表明,含有以上成分的食物可以保持消化道畅通,平衡酸碱,解毒排毒,促进肝细胞再生。
③ 适当运动。中医认为,肝主筋脉,善养生者懂得通过锻炼身体之筋脉以强肝,即所谓“筋柔百病消”。在春季适当增加体育活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既能舒筋活血,又可怡情养肝,从而达到养肝养血的目的。
当然,中医药在治疗肝失疏泄、肝不藏血所导致的各种临床症状时的功效是更为强大和迅速的,如果您有此类问题,不必拘泥于春季,欢迎随时前来就诊。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医学所说的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的情况与本文中的肝脏功能失常属于两个范畴,中医治疗时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