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血有妙方
1、枣糕
脾之色为黄,面色黄说明脾胃出了问题--本草说:"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为了利于吸收,我们可以把它做成膏。做法:大枣(500g),去核,加水煮烂,熬成膏状,加红糖拌匀,储存在冰箱中。早晚两次冲服,每次15g。不要凉吃。坚持下去,脾就会重新运化气血,面色也会有很好的改观。
2、玉灵膏
取龙眼肉250g,西洋参15g,白糖适量。将龙眼肉捣烂如泥,西洋参研末,二物连同白糖一并拌匀,放密封的瓷器内,置锅中,用文火蒸2小时即成。每次取1匙,开水化开吃下。每日早晚各1次。此方出自清代名医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调养气血效果甚佳,益心脾,补气血,安神益智。
3、山药薏仁芡实粥
内经说:女子过了35岁,大肠经和胃经的气血就逐渐不足,由于这两条经都上行于头面发际,一旦经气衰退,面色就开始憔悴,头发就开始脱落。所以要想面色红润,头发浓密,胃肠的气血就需充盛才行。常吃山药薏米芡实粥,最长肠胃气血。可以将适量的山药、薏米、芡实同煮成一锅粥,常喝有利肠胃健康。
4、服用三七粉
美容秘诀与"养血"密不可分:古籍常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三七还具有活血、止血的功效,而老年斑往往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因此常服三七能让气血通畅,养颜、祛斑。皮肤黯淡,有斑者可每天吃1-3克三七粉,混在水或粥里,搅匀后喝。
按摩也可补气血
除了饮食,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按摩的方法来补气血。
1、揉腹
每天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官城,阴阳源"。揉腹,即来回搓擦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其内脏。先用右手大鱼际在胃脘部按顺时针方向揉摸130次,下移至肚脐周围揉摸120次,再用左手全掌揉摸全腹120次,最后逆向重复一遍。
2、甩手功
每天练5分钟甩手功,会感到神清气high,精神抖擞--很多人用此功治好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等。具体方法:马步,十趾轻轻抓地,微微提肛,舌抵上腭。缓缓上抬手臂至与肩平行,再自然甩落至身后。1次5~10分钟,1日2~3次。这套动作可以活动手三阴手三阳六条经络,因此能调节气血,平衡阴阳,升清降浊。
3、捏揉赘肉
腹部赘肉严重影响气血运行,捏揉很疼,指下呈泡沫状,这是垃圾脂肪,不能给身体提供能量,反而影响气血运行,坚持捏揉可去除。正坐位,双手由两肋开始充分捏住赘肉捻揉三下(前几日要忍住痛,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然后依次向肚脐方向捏揉,每日2次,每次10分钟。除赘肉,坚持是关键!
4、艾灸
艾灸劳宫调理假性近视参考-- 近视与肝肾不足,气血不充有关。调理时应补益肝肾为主。劳宫穴属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并互相络属。"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开窍于目,肝的精气盛衰,直接影响视力强弱,灸劳宫可促进肝的功能,提高视力。
5、按揉面部
用搓热的两手掌按住面部,手指向上并拢微曲,做洗脸状向下、向外捋擦数十次,可"令人面色有光泽,皱斑不生,行之五年,色如少艾"。手足三阳经脉皆经面部,尤以多气、多血之足阳明胃经分布最广,故本法可使气血不衰,五脏得养,早晚各一次,华颜永驻。
6、按揉三阴*
按揉三阴*,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经期前3天开始每天按揉三阴*,坚持3个月,可缓解月经不调、痛经。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停歇后再揉。此穴可调畅人体气血运转,孕妇不能用。
对于女性而言,气血不足会出现面色暗黄、苍白、加快衰老、易疲劳等症状,因此这类女性可采用以上方法来补气血,坚持下来可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