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退

立冬养生:立冬有食补,春来勇如虎。

网络 2023-11-08 21:58

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降温
图片
● 立冬饮食 ●
  中医里季节与五脏对应,立冬在五脏中对应肾,而体之阴阳根之于肾,因此冬季摄生的重点是调摄肾之阴阳。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因而冬季养生重在“养肾防寒”,在调养方面,宜以温补为主。
  饮食应滋阴潜阳、增加热量为主。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
  除此之外,羊肉、大豆、核桃、栗子、萝卜等均是适宜食物。
立冬后,往往是蔬菜的淡季,除了时蔬外,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因为它们均富含维生素,有一定的清内热、护肾的作用。
  而一些青菜、白萝卜、胡萝卜、豆芽等可合理搭配。
  对于阳气偏虚的人,选羊肉、狗肉、**肉等。
  气血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等;不宜食生冷燥热的人,选用枸杞子、红枣、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
  专家提醒,“药补则一定要遵医嘱,一人一法,而且冬令进补时,要让胃肠有个适应过程,不要一开始就猛补,不仅进补效果不大,反而容易伤脾胃,这就是适得其反。”

饮食

●立冬起居 ●
  在冬季,自然界的蛰虫伏藏,用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的生机勃勃做好准备。人体此时的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时期,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黄帝内经》中指出“冬三月,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破坏阳气而扰乱人体阴阳转化的生理机能。
  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多晒太阳,有利于阳气潜藏,养精蓄锐。建议每天最迟不超过12点入睡,最好能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

起居

● 立冬防寒 ●
  1、防鼻寒,立冬之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
  2、防颈寒,秋冬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
  3、防腰寒,腰部为“带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4、防肺寒,风寒感冒是冬季常见的疾病,此时可喝热粥防肺寒。
  5、防脚寒,经常做足浴。足浴要注意3点:
  一是温度,水温最好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
  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加热水保持水温;
  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
  另外,饭后不宜立即泡脚,糖尿病人浸泡水温不宜过高。糖尿病患者及心脑血管病患者泡脚时间不宜过长
●起居

● 立冬情志 ●
  冬季阴气日盛而至极,阳气微极而复萌。在冬季要顺应自然的变化,精神情志要安静自如,恬淡无求,使神气内收。由于冬季木枯草衰、万物凋零、阴雪纷纷,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抑郁不欢,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如跳舞、奕棋、纷画、练书法、欣赏音乐、访亲会友等,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

情志

● 立冬运动 ●
  冬季运动应适度,不要出大汗,因为气温低,大汗后易着凉。健身操作、太极拳或跳舞、打球等运动均是立冬锻炼的不二选择。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运动量逐渐增加,避免在严寒、大雪中锻炼。中老年人冬季锻炼若安排不当,容易引起感冒。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故老年人对感冒切不可掉以轻心。

运动

 ● 食补方 ●
  “今年进补,明年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下面,推荐几款食疗方:
  1、黑芝麻粥
  配料:黑芝麻25克、粳米50克。
  做法:黑芝麻炒熟研末备用,粳米洗净与黑芝麻入锅同煮,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成粥。
  功效:补益肝肾,滋养五脏。注:本方更适于中老年体质虚弱者选用,并有预防早衰之功效。
  2、虫草蒸老鸭
  配料:冬虫夏草5枚、老雄鸭1只、黄酒、生姜、葱白、食盐各适量。
  做法:老鸭去毛、內脏,冲洗干净,放入水锅中煮开至水中起沫捞出,将鸭头顺颈劈开,放入冬虫夏草,用线扎好,放入大钵中,加黄酒、生姜、葱白、食盐、清水适量,再将大钵放入锅中,隔水蒸约2小时鸭熟即可 (也可用气锅蒸)。
  功效:补虚益精,滋阴助阳。本方以虫草为主,助肾阳,益精血;以老鸭为辅,滋阴补虚。方中一偏于补阳,一偏于补阴,两者合用,共咸补虚益精,滋阴助阳之权威药膳。
  3、苁蓉羊肉粥
  配科:肉苁蓉30克,羊肉150-200克,大米适量,食盐、味精各少许。
做法:羊肉洗净切片,放锅中加水煮熟,加大米、苁蓉共同煮粥,以食盐、味精调味服食。
功效:温里壮阳.补肾益精。适用于腰膝冷痛、阳痿遗精、肾虚面色灰暗等。